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六十九章 留村创业 (第1/3页)
(六十九) 赵商祺决定不回北京了,他要留在白云村,让他爸刮目相看,他雄心壮志无比激动地想,他必须在白云村为他们家挖掘到第一桶金,老头子老了,现在他们家的顶梁柱,中流砥柱全是他了,所以,无论如何,不能让父母失望! 现在是清晨,粉红色的晨曦,如同轻纱笼罩四周,一切显得静寂又美丽,赵商祺拿着牙刷,站在村委会的院子,望着东方初升的太阳,他爸的话语在他的耳边回响“现在城里没什么机会,机会被我们这一代人快要搞光了,你回北京,无非就是打工,打工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,创业也难,不如另觅蹊径,相对而言,农村都成了一个尘封的大宝库,其能人价值,文化历史价值,生态价值,有着巨大的商机和魅力!” 真的吗?原本闪闪发亮如同宝石似的眼睛突然变得暗淡无关,赵商祺摇了摇头,心中升起一个大大的问号,他有些不太相信,现在农村更有机会?如果真是如此,为什么白云村还是那么穷?唯一的理由就是这里的人太懒太蠢,没有文化,消息闭塞,思想落后?他不一样,他可是名牌大学海归留学生,在美国呆了四年,有见识有眼界,有阅历有格局,赵商祺想到这里,原本绝望的心情,慢慢如同初升的旭日,重新变得情绪高昂,激情澎湃起来,一切又重新充满了希望。 这个时候,周飞扬垂着头从他的宿舍里走出来,仿佛一只垂头丧气的公鸡。他的一颗心灌满了冰冷的铅块,沉甸甸的,一片灰色。因为赵商祺昨天晚上告诉他,所谓的大有希望的茶园种植,其实没啥希望,他一个晚上心情都不好。 现在村民的自家茶园都收编成功了,村里也以村委会的名义成立了公司,集体企业制的茶园大概有上千亩,这是白云村的集体经济,国家衡量一个贫困村能不能脱贫,一个显著的指标就是集体经济。 下一步,就是开始对茶园进行种植管理,争取今年秋天,第一批秋茶采摘时,白云村的茶园能开始盈利。 总之,一定要稳扎稳打,一步都不能出错。 一会,他吃完早餐,就要到茶园去看看了。可是这个节骨眼,小赵总那个二货,居然告诉他一切只是他的一场忽悠! 周飞扬只觉得脑袋炸裂似的疼,莫名地觉得他成立村办企业,不是拉开了白云村脱贫的帷幕,而是村民陷入更深重贫困的泥潭! 昨天整整一宿,他想着这件事,在床上翻来覆去的,如同烙饼似的睡不好。 这个时候,赵商祺笑眯眯地走到周飞扬面前,对他热情如火地招呼道:“飞扬,我不回京了。” 周飞扬抬头看他一眼,脸上没什么表示,小赵总这个人不靠谱,一会说走,一会说留,反复多次了,说话像跑火车,他已经不信任他了。 所以,相比赵商祺的兴奋,周飞扬显得很平静。 看到周飞扬像个木头似的没反映,赵商祺有点急了,对周飞扬无比认真地说道:“真的!我昨晚给我爸打电话,说钱没了,我要回北京发展,寻找机会,结果他说现在北京没什么机会,要我留在白云村创业!他还说白云村的茶树是高原茶树,生长在半山腰上,有与众不同的香气,这是我们的特色,所以茶园种植大有所为——” 真的?!周飞扬抬起头来,看着赵商祺,原本昏暗无光的眼睛里重新闪烁着希望之光,他不相信赵商祺,但是他相信老赵总! 真的大有所为吗?他带领白云村的脱贫致富路,真的没有走错? 周飞扬脸上焕发出异彩,周身原本几乎凝固的血液又开始重新流动,四肢回暖了。 毕竟,老赵总可是白手起家的农民企业家,又是白云村里长大的人,在外面混了一辈子,过的桥比他们走的路还多,吃的盐比他们吃的饭还多,他的眼光,见识,阅历,可不是凡人能比的! “当然是真的,我爸还说了,如果我们家集团没破产,捐款只是第一步,第二步他就打算回乡搞茶园种植的,现在集团破产了,他一时之间来不了,但是建议我留下来,以后他也会过来的。”赵商祺看到周飞扬的眼睛开始像星星般发光,整个人便开始摇头晃脑起来,语气也情不自禁地变得洋洋得意。 他看着远方,清晨白色的雾气笼罩在群山,让白云村看上去如同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。 那一瞬间,他有一种挥斥方遒的豪情。 赵商祺笑了笑,看了一眼周飞扬,充满优越感地对他问道:“法国经济学家迪洛弗写的,《贫穷的本质》你看过没有?” 周飞扬征了一征。 赵商祺又用法语和英语各说了一遍书名。 周飞扬更听不懂了,他摇了摇头。 周飞扬虽然讨厌赵商祺的出尔反尔,但是在此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