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59节 (第1/2页)
姜言意道:“这世上能随性而活的人少,你能这般是幸事。” 谢初霁笑了笑,颇有几分自嘲:“你这张嘴啊,什么都能被你说成夸人的话。” 她扭头看窗外时,注意到一旁的绣架上搭了一方红巾,上面还有绣了一半的戏水鸳鸯图样。 谢初霁眼中有了些别的东西:“在准备嫁衣了啊,盖头绣得真好看。” 手上的棋子被她扔回棋篓子里,她手指在一旁种了睡莲的陶缸水面轻轻划过,几尾金鱼在缸里追逐嬉戏。 谢初霁眼神疲懒下来,像是对姜言意完全放下了戒备:“有酒吗?” 姜言意去取了一壶年前在陈国公酒庐那里买的梅花酿。 谢初霁闻到酒味便笑了:“是陈国公酿的吧?” 不等姜言意回答,她就先倒了一杯自己喝下,眼眶慢慢红了:“那年他和陈国公在慕府后花园埋的那坛酒,我后来去挖出来了,就是这个味道。” 刚过清明,四处都还有踏青扫墓的人,姜言意估摸着谢初霁是触景生情,心里的情绪又积压太久,她性子孤僻,在这里人生地不熟,如今也就能跟自己多说几句话,才在自己跟前情绪爆发了。 姜言意宽慰她:“你已经帮慕家平反了,逝者已矣,节哀顺变吧。” 谢初霁却哂笑了一声,“他还活着,只是他不肯见我罢了。” 姜言意只觉手上的鸡皮疙瘩一下子就起来了。 谢初霁半趴在桌上,因喝了酒两颊通红,口里说的不知是胡话还是她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:“他们是孪生兄弟,他骗得了别人,却骗不了我……” 第135章 姜言意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:“怎么可能……” 世人口中的慕世子那是人中龙凤, 能文擅武,一身君子气,是全天下的姑娘梦寐以求想嫁的如意郎君。 姜言意虽跟池青接触不多, 但就池青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儿, 哪里同君子沾边了? 谢初霁一双眼红得厉害,却故作淡然笑了笑, 重新倒了一杯酒,仰头一饮而尽:“我同他定亲前, 就在菩提寺见过一面。” “那时樊家正得重用, 樊盛年得知我那日在寺里上香, 带兵围了菩提寺, 妄图败我名节,迫我嫁入樊家, 幸得世子路过,出手教训了樊盛年,又派兵护送我回谢家, 我才躲过一劫。” “他肋下有一道疤,是他救我时, 我手上拿着匕首, 误以为他是樊盛年的人, 惊惶之下刺伤的他。” 谢初霁眨了一下眼, 忍了许久的泪水终是夺眶而出。 她至今记得, 他被刺伤时, 肋下两指宽的伤口往外淌着血, 她吓得大哭,慕玄青却只是皱了下眉,那张清雅隽秀又带着几分英气的脸孔上, 神情甚是平静。 他甚至还跟个没事人似的,痞笑一声,反过来安慰她:“我身上被你捅了个窟窿都没哭,你哭甚?” 他语调懒洋洋的却并不显得轻佻,夕阳的斜辉照在他俊逸的侧脸上,让他整个人仿佛是从光里走出来的。 从那时起,她就记住了那个笑,也记住了那个人。 父亲同她说,慕家前来为慕世子提亲时,谢初霁心中是欢喜的。 只可惜这欢喜没能维持太久,慕家就出事了。 慕玄青在第一时间同她退了婚,她央求父亲打点狱卒、在金銮殿上为慕家求情,最后慕武侯通敌叛国的信件被查出来时,朝野再无一人敢为慕家发声。 慕家被满门抄斩时,她在刑场外的马车上几乎哭得晕死过去。 皇帝下令不准替慕家人收尸,谢初霁废了不少功夫,才买通人偷偷把慕家人的尸首从乱葬岗运出来。 在深山野林为慕家人挖坟立碑时,她亲自前去送行,发现被斩首的年轻男丁肋下都没有伤疤,正巧陈国公又辞官还乡,她才想到慕玄青兄弟兴许还在人世。 靠着谢家的人脉网,谢初霁打听到陈国公的落脚点,几次三番寄信前去,终于才撬开陈国公的嘴,得知慕玄青兄弟还活着。 “我知他处处与我划清界限,是不愿拖累我,可他怎不问问,我究竟怕不怕被拖累?”谢初霁哽咽出声。 若池青当真是慕玄青,姜言意倒是能理解他为何不愿再同谢初霁有来往。 谢初霁心性纯粹,可以为了他奋不顾身,慕玄青却不能自私地拖着谢初霁一起入火炕。 慕家没平反前,他就是一介受万人唾骂的卖国贼子,加上还有躲在暗处的仇人,他不敢冒这样的险。 事情若是败露,谢初霁犯下的就是杀头大罪,整个谢家也会被拉下水。 至于现在慕家已经平反,慕玄青却还是不肯同谢初霁相认,姜言意就想不通了。 只不过池青就是慕玄青的事只是她们的猜测,还没有证据。 姜言意问:“你如何确定池青就是慕世子?” 谢初霁双颊坨红似醉了,眼神却再清醒不过,她似笑非笑看着姜言意:“你会连自己的心上人都认不出来么?” 这话成功问住了姜言意。 双胞胎便是再像,细微处也会有不同。 谢初霁叹了口气,面上有了些认命的神色:“说我冥顽不灵也好,顽固不化也罢,只要确认他身上究竟有没有疤,我就能知道究竟是不是我认错了人。” 姜言意觉着以封朔和池青的关系,他应当清楚池青究竟是不是慕玄青才对。 当晚谢初霁离开后,姜言意就写了一封信,第二日拿去隔壁封府,托人带给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