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14节 (第3/3页)
听。 之前那铁匠还隔三差五上门来帮忙磨刀,那件事后,就再也没来过了。 秋葵觉得难过:“在花花这里,我感觉自己似乎可以像爹娘还在时一样活,顶多会被嫌傻。但是把以前的经历抖出来后,别人看我就像在看什么脏东西……” 这一刻,姜言意突然觉得,秋葵就这样也好,曾经那些身体上的伤害已经过去了,但一辈子都得面对的,是流言蜚语的伤害。 她不懂世俗,就不会受伤。 这世道对女子总是苛刻,明明是曾经是受害者,但到了旁人嘴里,待过青楼,当过营妓,便够他们浮想联翩,滋生出无限恶意。 大多数男子或自命清高指指点点,或恶俗说笑。最可悲的同为女子,在封建礼教之下,绝大多数也会对此避若蛇蝎,闭口不谈已算好的,可恨的是有的或许还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,用不耻的语气品头论足。 从古至今,流言蜚语都是一柄杀人不见血的利器。 姜言意握着秋葵的手道:“心脏的人,看什么都脏,不用理会。” 她现在关心的还是秋葵舅母是怎么找到这里的,以及锲而不舍地想哄走秋葵目的何在。 姜言意问:“你还记得你舅母带你去的哪里吗?” 秋葵点点头:“西市柳巷,挂红灯最气派的那座楼。” 西市柳巷是个烟花巷,难不成真是要把秋葵给卖了? 姜言意宽慰她:“不怕,下次你舅母若还敢来,我报官抓她。” 从秋葵这里问不出什么,要想知道秋葵舅母的目的,估计还得撬开她舅母的嘴才能知道。 姜言意让秋葵收拾好心情再回厨房。 菜品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,她亲自掌勺制汤底。 考虑到店里的人吃辣的口味并不一致,姜言意打算煮个鸳鸯锅,清汤锅底用猪大骨和老母鸡吊出来的鲜汤就行。 辣锅的底料用老油炒制,能最大程度激出香料的香味,姜言意熬好老油,把茱萸和花椒都在油里过了一遍才捞起来,改小火炒糖。 油锅炒糖是门技术活,火候和翻炒的时间只要有一个没把控好,一锅油和糖就都废了。 辣锅汤面上飘着的红,不仅有辣椒红素,还有炒出的糖色,糖炒得好,汤色红亮且尝不出甜味,糖能在一定程度上增鲜,还能抑辣。 姜言意炒糖时半点不敢马虎,眼瞧着糖融化了,油面上咕嘟咕嘟冒起金黄色的糖泡,锅面上升起来的热气都带着一丝甜味,她赶紧把葱姜蒜下锅爆香,同时加入草果、丁香、茴香等十几味香料煸炒,香味炒出来后,锅里倒入骨汤,再撒上盐和之前炒过的茱萸、花椒熬煮片刻。 锅里的水沸腾得厉害,各类香料的香味混着茱萸的辣和花椒的麻刺激着人的嗅觉。 香料是天然的防腐剂,炒制辣锅的底料时炒多些,可以连用几天。 大锅里熄火后,姜言意把熬制好的辣锅底料舀些到鸳鸯锅里,冲上滚水就能直接煮串了。 虽然自己被某人害得感染风寒一病就是好几天,但有了好吃的,她还是没忘记隔壁王府的某人,让杨岫带着锅底和串好的菜品一起送过去。 楚言归行动不便,如今店里的人多了,每次吃饭他若是跟大伙一起吃,楚忠把他搬进搬出也不方便,姜言意又单独给他和陈国公备了个锅子,自己则和店里其他人一起在前边铺子里吃。 现在西跨院那边已经成了她们住的地方,店里的伙计轻易不会到那边去。 大抵火锅串串是最治愈的美食,秋葵看到满满一锅串串,先前那些不开心全抛到脑后去了,她跟姜言意的时间最久,如今在吃上也颇有心得了,她把荤菜全放辣锅里,素菜则多放在清汤锅里。 姚厨子和老秀才上了年纪,吃太多味重的肠胃不好,就喜欢吃点清汤的养胃,眼瞧着秋葵给他们塞了满满一锅素菜,气得吹胡子瞪眼。 “你这丫头,怎把荤菜都往你自个儿跟前放!”姚厨子边说边抢了几根香菜牛肉签子放清汤锅里煮着。 秋葵一脸无辜:“肉要让辣锅里煮才好吃。” “谁说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