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4章 (第11/12页)
一看,素娘和阿娃倚着薰笼,相向而坐。素娘泪痕已干,双眼却还红肿着,看见郑徽想要站起来,表示礼貌,他一按她的肩头止住了她,自己就势也在熏笼前面坐下。 “事缓则圆,”他劝素娘说,“祝三正在想办法。我——我替你催着他。” “多谢一郎。”素娘沉吟半晌,徐徐说道:“办法自然很多,只不过要动手去做才行。他……” 郑徽不知道她意何所指,不能不追问一句:“怎么样?” “一郎,你问阿娃。” “十五郎用心何在?似乎惹人猜疑。”阿娃接着替素娘代言,“韦家老太爷在江淮,这里老家只有叔伯,十五郎有些话不便说,素娘都知道的。试期在即,不忙着读书,先忙着置侧室,对家里交代不过去,这,素娘也知道的。不过这一切都无关紧要,紧要的是有一笔钱……” “对了!”郑徽插嘴说,“症结就在这里。” “别打岔!”阿娃轻轻打了他一下手,又说,“有八百贯摆在王四娘面前,先找个地方把素娘接出去,李六只好干瞪眼。这话,素娘跟十五郎商量过,她约莫有两百贯的私蓄,愿意全数拿出来,还有些首饰,也值百把贯,如果十五郎再想办法凑一凑,一天大事,不都烟消云散了吗?” “噢!”郑徽问道,“十五郎怎么说呢?” “他不置可否。只说他自有办法,叫素娘不必着急。事到如此,哪能不急呢?”阿娃停了一下,以极谨慎的语气说,“也许,十五郎根本不打算办这件事,却又不便明说,才这样拖着。” “不会的,决不会的。十五郎对素娘也是深情一片。”郑徽这样替韦庆度辩白,其实心里也不免怀疑。 “我不管他怎么样,我只把我的一颗心交了给他。如果——”素娘容颜惨淡,两眼直勾勾地望着郑徽,然后以低缓的声音,自言自语地说,“那只有死!” 在温煦的帷幕之中,荧荧的银灯之下,郑徽和阿娃,感到阴森森如有鬼气,毛骨悚然,不约而同地一齐伸手出来,执住素娘的臂,“你想到什么地方去了?”阿娃急促地说,“你可千万不能胡闹。” “素娘!”郑徽也用极有力的声音说,“你把你的事交给我,我一定替你办好!” 素娘呆滞的眼光,忽又眨闪不停。渐渐地,有两滴晶莹的泪珠,浮现在眼角。 “别又哭了!”阿娃用罗帕替她拭着泪说,“两眼这么肿,回去当心王四娘又问长问短。要不,你今天就住在这里。” 这一夜素娘与阿娃同榻,韦庆度仍旧回家。第二天,郑徽睡到正午才起来,饭后开箱子找出贡举人才就试礼部的公文,又工笔缮写三代履历和名帖,整整忙了一下午。从搬入李姥家以后,这是他唯一做的一件正经事。 由于事先已告诉了贾兴,投文的那天,他在天色微明时,就来叩西堂的门。李娃也早有准备,先唤起侍儿,再把郑徽叫醒,服侍他漱洗穿戴,饱餐一顿,然后送出车门,看着他上马离去。 一主一仆先到韦庆度那里会齐,一起出平康坊西门,刚转入皇城大街,就望见汹涌的人潮,一个个玄衣革带,脚下乌皮履,头上藤胎席帽,是最通行的举子服色。 郑徽和韦庆度跟所有来投文的举子一样,在皇城南面东首的安上门下马,将马匹交给贾兴看管,然后带着韦庆度的家童秦赤儿,步行进入皇城,由安上门大街一直往北,越过太常寺、太府寺、礼部南院,看到一条特别宽阔的横街,往左一转,过街就是尚书省。一带青砖围墙,东起安上门大街,西至皇城正中的承天门大街,几乎一眼望不到底,气派大极了。 韦庆度是第二次应试,秦赤儿跟主人办过户部投文的手续,一切都很内行,他不慌不忙地引着他们进入尚书省,进门就是一个大院子,中间一条甬道,直通大厅,厅前悬着一块横匾,大书“都堂”二字,是尚书令的治事之所。但因太宗未即位前,曾以秦王的封号兼领尚书令,所以,后世皇帝为尊崇此一官位,不拜尚书令,成为久悬之缺——尚书省只有左右仆射,左仆射领吏部、户部、礼部;右仆射领兵部、刑部、工部。每部之下,各设四司,考试归礼部考功司掌管,考功员外郎是六部中最煊赫的一个职位。 秦赤儿在甬道之东,一株极茂盛的古槐之下,设下毡席,“两位郎君,先请休息,我去站队挂号。”他说。 “坐下吧!”韦庆度说,“轮到我们还早得很呢!” 郑徽举目四顾,只见到处是人,三三两两,或立或坐,估计一下,总有四五百人之多。但他看来看去,找不出一个丰逸特俊,可以让他钦佩仰慕的人。 “今年的人物不见得出色。”他说。 “从何见得?”韦庆度问。 “你看,眼前哪有个轩昂俊逸,令人倾倒的?” “岂能以貌取人?过几天我带你参与一两场‘私试’,你就知道未可轻敌了。” 郑徽在江南也听说过,举子在试期以前,集会观摩,作一种模拟的考试,称为“私试”。他颇自负,亲友亦极其推崇,然而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还待考验。所以听韦庆度提到“私试”,深感兴趣